臺灣之行籌備已久,啟程之時心里實在感激那片土地,在新舊更迭飛快的現(xiàn)代,柴燒面臨沒落,然而這種古樸獨特的燒窯技藝吸引了臺灣藝術家。在藝術家的保護和研究中,柴燒被賦予了新的生命。
奔赴鶯歌是這次來臺灣的主要目的,鶯歌區(qū)是臺灣最著名的陶瓷基地,盛產(chǎn)粘土,鶯歌的陶瓷制品更是全球聞名,該鎮(zhèn)更有臺灣的景德鎮(zhèn)之稱。踏上這片土地,就深深的為陶瓷文化吸引,一條小街,兩邊綠樹成蔭,名家小店坐落道路兩旁,隨意走進一家,都好似個人作品展,我們也似乎沒把自己當做游客,而是充滿敬畏之心在這個陶瓷小鎮(zhèn)探訪。
見到柴燒藝人我們都會欣喜異常,往往從作品的細節(jié)到色澤都拉著店主問個不停,若是運氣好,柴燒藝人會帶我們到他的制作室,有幸更進一步交流柴燒燒制新的,也有幸欣賞到最寶貴的柴燒作品,愛柴燒之人大多淡薄名利,鐘情自然,寄意山水,在如今社會的大潮中,這些質樸無華的藝術家讓我由衷敬佩。
他們舉手投足間是心靈的優(yōu)雅閑適,和陶先生去偽存真、返璞歸真的品牌主旨完美貼合。陶先生始終強調(diào)的是用心考量每一件作品。在乎的是使用者擁有柴燒之后感受到的生活之美。在探訪路上,陶先生也搜羅了一些自己珍愛的柴燒作品,參觀了柴燒學校,看到孩子們對柴燒的濃厚興趣,打心底的開心,柴燒是中華民族的瑰麗文化,陶先生愿做柴燒守護者,風雨兼程,不離不棄。